寫在封城之後— 那些有別於以往的日常

Ian Hung
6 min readMay 9, 2020

--

COVID-19 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便成了影響全球的流行傳染病症,也同時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筆者本身為台灣人,前來新加坡工作半年有餘,想藉由寫下這篇文章來記錄這些時刻外,也同時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 希望在這個處境下的人都能夠被同理,知道你並不是一個人,有許多人跟你一樣陷入類似的處境。覺得困頓與無能為力是正常的,因為現在真的就是個不好的時刻
  • 填補資訊落差。在與一些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每座城市實際上所實施的限縮政策與形成的生活體驗都不盡相同,而人在接受資訊的範圍及認知能力有限;因此比起新聞看到的簡述,試著用更質性的方式描述封城之後的差異

實體生活上的落差

新加坡約莫在三月底開始出現單日雙位數的個案,並在四月初開始爆發,從單日破百進而到一千有餘。政府也開始逐步實施限縮政策,以下是大約有紀錄的時間軸:

  • [2/7] Dorscon (Disease Outbreak Response System Condition) 指標從黃色升為橘色
  • [3/26] 娛樂場所 (Bar、nightclub、KTV ...etc) 等人群聚集地停止營業、禁止 10 人以上聚會、維持社交距離
  • [4/7] 軟封城開始,新加坡稱之為 Circuit Breaker (斷路器)。措施包含 除了必要服務 (水電瓦斯食物醫療),其餘若不能遠端作業便停工、禁止所有非同住同一戶的人社交、社交大使會勸導並開罰不遵守的人 ($S300 = NTD6000).原訂於 5/4 開放
  • [4/10] 開始提升罰則的規範,包含出門不戴口罩的人即會被開罰 (扣除很小的孩童以及你在運動跑步的狀態)
  • [4/21] 取消更多的非必要服務 (i.e. 理髮店、手搖飲店),每戶出門僅限一人,並延長軟封城至 6/4
多數場合地上會貼上紅框,請大家保持社交距離 (photo at Whampoa wet market)

實際累積前述的條件限制,實體生活有別於以往的體驗如下:

  • 在家工作(或失業),生活與工作的空間緊密的揉合在一起難以切開
  • 非住同戶的家人或朋友基本上是不能見面的,所有實體社交停止
  • 出門僅有幾個可能:買食物外帶、超市/市場買食材、慢跑遛狗散步,以筆者自己為例,大概三四天甚至七天才會出一次門
  • 過往習以為常的日常被禁止:不能去實體商店買衣服跟雜貨 (ikea closed too)、沒有在餐館坐下來吃飯的機會、不能剪頭髮跟去店面買珍奶

心理感受上的落差

對應上述的實際生活的節奏改變,主觀心理上大約多了以下感受:

  • 缺乏選擇而形成的無聊
    過往許多能夠做的事項都被禁止了,在安排生活與待辦事項還有接觸興趣都有一定的限制,重複性高也意味著生活的乏味
  • 缺乏分界的時空間感與記憶錨點
    因應每天無論工作生活及原本更多會在外活動的機會,都限縮在同一個空間的情況下,昨日與今日以及明日的樣貌會缺乏差異感。再加上因刺激減少了 (ex: 與人實際的互動與對話,走出家門在城市裡所能感受到的體驗…etc),而較容易遺忘前幾日發生或曾經做過什麼,也容易時常有 Déjà vu 的感受
  • 缺乏與人實際社交互動的機會與習慣
    因為是海外生活的關係,比較常形成與來自相同背景生活圈的人一起互動。以自己的數字參考,從 2019年 12 月至 2020 年 4 月,與每月與「認識的人重複實際見面互動次數」為 38、52、56、48、21 (單位為次),在 4/7 軟封城之後該月基本上就沒有再有什麼見面了,五月這個數字理論上也會直接趨近於 0。感官上的順序比重也大幅改變,有別於過往的面對面,現多透過文字、語音以及視訊的機制來維持互動
  • 面對自我的時間及思緒最大化
    以筆者的狀況目前是一個人住,也意味著需要考量他人的比率大幅下降,但也同時所有的思考與行為都受限於這有限的空間下,該怎麼讓自己維持生活與日常。也同時過去那些習慣「為別人而做」或「因為可以在互動下產生樂趣」的事,也都因一人或少數人的空間化而使得動機被重置
暫時沒有內用這件事啦 :P (photo at Novena Velocity Kopitam)

生活上的新樣貌與心態的應對方式

基於前述的日常,勢必要在心態以及生活上形成一些調整。當然每個人所對應擁有的環境及設施,以及過往生活習慣會有其差異,這裡羅列自己嘗試在新日常的生活安排:

工作&生活 (一個人住、可以遠端工作)

  • 一到五的上班照舊,只是因為在家工作的關係,基本上就是起床後在旁邊的桌子工作到下班
  • 飲食:以前中午都在公司吃,晚餐大多都在回家的路上完食。現在基本上都在家的關係,2/3 的時間自煮,分量可以攤成一到兩餐,1/3靠外賣,但外賣其實貴上許多 (某一天義大利麵+運費就要快 NTD400, 一餐外賣 200 跑不掉)。約莫一至兩週會去超市/市場採買一次生食,期間穿插 3–4 次採買雜貨與熟食外帶
  • 生活休閒在這幾個選項中輪替:健身環、PS4、閱讀書籍、Youtube & Netflix (and other OTT)以及耗費在社群上的時間
  • 重拾一些過往曾規劃但並未被優先安排,需要較多個人時間與專注力的嘗試,例如:安排要煮的菜單以方便採買、做 Highball 的透明冰塊、整理過去旅遊的照片、學習新技能 (最近在看剪影片的教學)、撰寫文字 (例如這篇文章)

心態

  • 比起想著多久會恢復成以往,試著適應並接受這就是新的日常。並也試著慢慢調整自己的姿勢,讓自己不太過於或太常陷入無聊與悲觀低落的狀態
  • 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放過自己,對自己好些,好好吃飯睡覺完成日常最基本的事項就是一種穩定

困難的在於如何平衡的處理那近乎一成不變的日子,一方面多少規劃性的安排日常與能夠實行的事 (在那有限的選擇下),另一方面也要同時框出彈性與空間予以自己。

Final words

目前新加坡將 circuit breaker 解禁的日子定在 6/4, 但理應會是個更循序漸進的過程,意味著所有的措施是採逐漸開放的形式,而 6/4 後應該仍會有許多的限制需要遵守。

這邊還是要祝賀住在台灣的大家,目前仍擁有全球排名前幾的自由生活以及不落差過多的生活樣貌與日常。許多的事情,唯有當我們不再擁有的那一刻,才會感受它的珍貴。也希望看到這邊的朋友,可以嘗試主動關心一個不在台灣也一陣子沒有聯絡,但曾經你們也蠻要好的朋友,告訴他你有聽說他的狀況了,跟他說你知道這件事並不容易,跟他聊聊他的近況,讓他知道即便在這個實體見面變成稀缺的日常,還有你在。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同理並反應出一部分人的當前處境,也希望大家在新日常裡能逐漸適應,疫情也早日過去。

祝安適。

from Unsplash

--

--

Ian Hung

Taiwanese, work at Google Singapore as a Web Ecosystem Consultant, whisky lover & city explorer.